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特展

【臺灣古生物新犀望】特展介紹

臺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帶上,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,臺灣海峽消失,與大陸相連,使得廣大動物群南遷至此。而隨著冰河時期結束,臺灣海峽重現,海峽隔斷了兩岸,動物逐漸消失,留下斷簡殘篇般的化石。臺南菜寮溪流域是臺灣主要的哺乳動物化石採集地之一,自日治時期起即有採集紀錄,開啟了近代臺灣哺乳類動物化石研究的歷史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時光通道,一窺史前動物的奧秘。
 

哺乳家族中的犀有動物
--恐龍凋零、哺乳崛起

哺乳動物起源於三疊紀的一群名為合弓類的動物。它們在中生代早期可能因為體形較小,在生態系中未取得優勢地位。然而,它們逐漸演化出各種基本特徵,為未來演化打下基礎。

 

--吃葷吃素、雜食偏食

哺乳動物的牙齒形態與食性相關。肉食動物的臼齒齒尖尖突,植食動物則平整,雜食動物則呈高低交錯突起,以應對各種食物。

 

 

胼手胝足的大家族
脊椎動物如兩棲、爬行、鳥類、哺乳類,雖肢骨功能不同,但有相同原型結構,顯示同源性。各分支基於此,演化出特殊形態。
蹄」類動物掌骨減少但增大。馬只有第三掌骨和指骨形成單蹄,保留第二和第四掌骨;犀牛有三蹄,保留第二至第四掌骨。馬和犀牛同屬奇蹄目,是近親。

角」是許多有蹄類哺乳動物特有的頭部裝飾,其功能大多是作為防禦外敵入侵、抵抗凶猛的捕食者,以及同種間為爭奪競爭交配的重要工具。

 

再現風華早坂島犀

--溪畔偶見、驚聲四起
菜寮溪蜿蜒切割山壁,化石見證數十萬年前生態。臺灣因板塊碰撞而升起,冰河時期使臺灣與大陸相連,動物南遷。冰河期結束後,海峽重現,動物逐漸消失,留下珍貴化石。

 

化石的寶庫、動物的天堂

--蛛絲馬跡、斷簡殘篇
臺灣有三大主要哺乳動物化石採集地:臺南菜寮溪、澎湖水道和恆春四溝。臺南菜寮溪自日治時期即有採集記錄,是臺灣研究哺乳動物化石的起點。

 

--千里跋涉、開闢家園

菜寮溪化石包括臺灣最早的人類化石和多種脊椎動物如古象、古鱷等,以及無脊椎動物和植物化石,提供臺灣動植物起源、演化等重要證據。

 

臺灣古生物研究的新希(犀)望
重新尋獲臺灣古生物代表的特有物種「早坂島犀」的模式標本

由於最早於1984年發表的22件早坂島犀標本已經佚失。透過不斷地對比與尋找,學者發現最初的22件標本,現在找回5件存放於臺南市立博物館的左鎮化石園區與國立臺灣大學。
 

 

 

    最後異動時間:2024-07-03 11:30:48
   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