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特展

【遠古爬爬走——帶你爬進未知的左鎮】特展

臺南左鎮化園區「遠古爬爬走——帶你爬進未知的左鎮」特展響應蛇年以爬蟲類為主題策劃,聚焦於臺灣的特有發現,藉由臺南在地所發現的爬蟲類化石為起點,結合左鎮化石園區的珍貴典藏以及國內、外重要的蛇類、鱷類以及龜鱉類等爬蟲類化石、骨格或模型標本,進一步瞭解爬蟲類家族的秘辛,此特展為小孩與家庭設計,讓親子能一起在左鎮化石園區探索臺灣、臺南獨有的遠古爬蟲類世界。

 

什麼是爬蟲類?

爬蟲類包含蛇、蜥蜴、鱷魚、烏龜、恐龍等類群。爬蟲類和哺乳動物主要差異之一在頭骨上眼眶後方的開孔數量:爬蟲類屬於雙弓類,有兩個開洞;哺乳動物則是單弓類,只有一個。在本特展中,我們將透過骨骼與化石標本,帶您認識爬蟲類豐富又動態的演化歷史與多樣性。

 

臺南的巨大爬蟲類!

臺灣豐玉姬鱷(Toyotamaphimeia taiwanicus)是目前全世界僅在臺南地區發現的大型鱷魚,體長可達7公尺,甚至超越現今最大型的鹹水鱷。本展首次公開其模式標本與復原骨骼,幫助我們重建臺南更新世古生態,也指出臺灣曾經歷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。

 

最大的蛇類?

蛇類大多無前肢與後肢,但少數物種仍保有退化的肢骨。蛇化石多保留脊椎骨,史上最大型的蛇——泰坦巨蟒(Titanoboa)即是由巨大脊椎骨所發現。臺灣第一件蛇類化石同樣僅為脊椎骨,可藉此推測其原始體型。



 

吃素的鱷魚?

現生鱷魚包含長吻鱷科、短吻鱷科與鱷科三大類群。多數鱷魚是肉食性,但早期的鱷魚類群也出現過植食性物種,例如南方鱷類的貓鱷,擁有類似哺乳動物的特化牙齒。

 

得癌症的烏龜?

現生的烏龜超過 300 種,牠們最顯著特徵是龜殼,龜殼有硬、有軟,鱉類就是軟殼龜。除了殼的演化,早期烏龜類群中的祖龜(Pappochelys)大腿骨化石中還發現了骨癌,是目前動物界已知最古老的癌症之一,提供癌症起源與演化的重要線索。

 

古生物的腦袋-

古生物學除了常見的化石挖掘與標本觀察,近年也結合了高科技工具。斷層掃描(computed tomography, CT)技術讓科學家能觀察過去難以檢視的化石內部構造。例如暴龍的腦部結構模型,透過這項技術我們可以推論暴龍有著靈敏的嗅覺。

 

滅絕與未來-

綠鬣蜥是臺灣的外來種之一,較小型的金龜近期也被歸類為外來種,但金龜化石的發現顛覆了這一認知。這一發現使我們重新思考保育政策。臺南發現的臺灣豐玉姬鱷等物種,指出臺灣曾經發生過重大的滅絕事件,提供我們應對第六次大滅絕的全新視角。


 

    最後異動時間:2025-07-14 15:49:12
    TOP